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在全校引起强烈反响
新闻网讯(记者侯姗姗)10月26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代表中央政治局向全会作工作报告,就《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全会在学校广大干部中引起强烈反响,大家一致表示,全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即将开启的重要历史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审议通过的规划《建议》,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谋划未来的远见卓识和继往开来的历史担当,深刻指明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的指导方针、目标任务、战略举措,对于动员和激励全党全国人民继续抓住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学校“十四五”规划十个专项规划工作组牵头部门负责人结合全会精神,进行了深入学习。
学校机关党支部组织学习五中全会精神
发展规划与政策法规处处长张海龙:
学校“十四五”规划,要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遵循“质量是生命、学科是龙头、人才是关键、创新是动力、党建是保障”的工作理念;把握“四个体现”工作原则,即体现“连续性、承接性、创新性、实效性”;坚持“五个着力”工作思路,即着力“厚植基础、壮大优势、培育特色、补齐短板、保障安全”;持续推进学科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设一流师资队伍,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始终围绕国家重大战略急需和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全面跟进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的节奏,把握时代特征,强化战略思维,科学构建学校事业发展的规划体系,提高规划质量,形成“一总十分”为引领的学校“十四五”规划体系,更好地发挥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为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和“特色高水平应用研究大学”建设提供可靠的规划保障和科学的政策引导。
党委组织部部长郭立祥:
我们正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会通过的规划和远景目标必将起到稳住阵脚、提振信心的重要作用,也向外界释放了中国的发展绝不会受外部局势影响的强烈信号。这一目标必须在党的领导下才能实现,也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才能完成。作为组织部门、组工干部,我们要大力加强党的建设,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牢固树立大抓支部的鲜明导向,认真对标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七种能力”要求,与时俱进拓展思维格局,提升组织力,强化引领力,发挥先锋力,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推动组织工作创新突破、提档升级。
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教师工作部部长王鸣晖:
学校党委宣传部和教师工作部要深入学习领会全会精神,扎扎实实推进宣传贯彻工作,生动活泼接地气地宣传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面统筹新闻宣传、集中阐释、理论研究,持续加大新媒体传播和宣介力度,充分展现好学校“十三五”时期发展成就,科学编制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十四五”规划》和《大学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十四五”规划》,广泛汇聚奋斗“十四五”、奋进新征程的强大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为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和特色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建设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舆论支持、精神动力、文化条件,用新时代的美好蓝图激励广大师生更加有方向、有信心、有力量地阔步向前。
各学院组织教师集中学习五中全会精神
人事与人才工作处处长唐冰开:
要注重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加强科技创新型人才队伍、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在新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实现人民高品质生活的需要,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需要,是顺利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需要。作为人事部门要遵循“人事相宜、事业为上”的工作原则,聚焦学校整体建设布局,做好“事”的职能分析,把事业需求弄清弄准。聚焦立体式多维度评聘体系,做好“人”的培训考核,把人事表现考准考实。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发展的同时,让教师员工获得感、安全感、价值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研究生院院长林洁琼:
高校研究生教育作为创新主体培养前沿阵地,必须坚持高质量内涵发展,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着力培养关键领域核心技术高层次人才;对接国家和地方高层次人才需求,深化产教融合和科教融合,优化研究生规模结构,强化导师队伍建设,推进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严抓培养全过程与学位授予质量,构建科学合理的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和监督体系,提升研究生培养的国际化水平,拓宽研究生的国际化视野,全面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
学科建设办公室副主任秦喜文:
学科建设“十四五”规划应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主动聚焦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优化学科布局,强化工科优势特色,凸显理科建设水平,寻求人文社科突破,积极培育新兴交叉学科。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以创新团队为核心、以科学研究为载体、以学科平台为基础的内涵发展,形成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结构优化、协调健康的学科发展体系,切实增强学科的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加快推进学校特色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建设。
教务处处长李万龙:
作为集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文化传承于一体的高等学校,既备受鼓舞又深感责任重大,只有坚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不断深化学校“十维并举 融通共育”三全育人模式改革,全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才能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待,才能不辜负这个伟大奋进的新时代。
各学院组织学生集中学习五中全会精神
科学研究处处长刘克平:
学校“十四五”期间,科技创新工作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突破自主创新关键技术、面向经济主战场突破产业发展关键技术、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突破国防及粮食安全关键技术、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突破社会民生关键技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优化完善我校国家及省部级科研平台、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大学科技园、中试中心、研究院和校企合作研发基地构成的科技创新体系,提升学校基础研究、技术研发、成果转移转化和创新创业能力。持续深化科研管理体制和激励机制改革,充分激发科技人员创新潜力,释放人才创新活力。
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处长崔艳辉:
教育对外开放是教育现代化的鲜明特征和重要推动力,学校在谋划和制定“十四五”规划时要坚持对外开放不动摇,努力形成更全方位、更宽领域、更多层次、更加主动的对外开放办学局面,在学校建设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过程中,要紧紧抓住对外开放的契机,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化危为机,实现学校国际化办学水平和能力的整体提升。
信息化建设工作办公室主任吴万民:
在学校信息化“十四五”专项规划的制定过程中,要全面加强智慧校园建设,充分发挥信息化在教育教学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科研组织模式、文化传承创新、学校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等方面的引领驱动作用;深刻把握教育信息化内涵,明确树立以数据为核心的建设思路,推进以师生为中心、以服务为重心的3IT校园建设,为建设特色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提供坚强有力的信息化支撑。
( 供稿单位:党委宣传部 审核人:王鸣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