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业介绍
国际教育学院工业工程专业成立于2016年,是由长春工业大学与美国奥克兰大学合作开展的本科国际交流项目。
工业工程专业现有专任教师6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3人,讲师2人;教师具有博士学位4人,硕士学位2人。
国教工业工程专业以机械工程、管理科学等相关专业为基础,以生产系统优化与改善、智能计划调度、生产系统建模与仿真为特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产、学、研联合为手段,立足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的兼具管理科学知识与工程技术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具备扎实的数学、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计算机科学、工程科学及管理科学的基础知识,系统掌握现代工业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具有良好的科学人文素养与职业道德,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独立学习能力,熟练掌握英语,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能够在制造业和服务业等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系统设计与规划、生产组织与管理、质量管理与项目管理等方面工作,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目标1: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正确的世界观及人生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诚信意识,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较高的科学人文素养、健康的心理和强健的体魄。
培养目标2:掌握并能应用工业工程专业所需的数学、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计算机科学、工程科学及管理科学的基础知识,掌握并能应用现代工业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相关专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形成合理的整体性知识结构。
培养目标3: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够对复杂系统的技术和管理问题进行识别并提出解决方案,并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开展系统的设计、决策、运营管理、评价、优化与改善、人因工程与工作研究,能从系统层面开展工程研究与开发。能够正确选择和使用工程工具。
培养目标4:具备一定的创新性潜质,能够从事具有一定技术广度和技术深度的科学研究与工程应用。能够进行生产组织与管理,具备质量意识和质量保证能力、领导能力、项目管理能力、解读公共政策与工程实施的能力。具备独立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培养目标5: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生产、设计、研究以及开发的法律、法规,具备正确分析评估系统解决方案对环境和社会、健康和安全、可持续发展以及文化的影响,并承担相应的伦理责任。
培养目标6: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具有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并具有国际化视野,能熟练掌握英语,具有良好的听、说、读、写、译等英语应用能力。
三、毕业要求与指标点分解
为实现培养目标要求,本专业学生在毕业时应达到相应的毕业要求。毕业生应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工程技术和计算机科学知识,系统掌握国内外工业工程领域的理论和方法,具有宽广、开放的国际视野;能综合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进行工业工程类专业领域问题的分析、规划、设计、实施、评价和改善;具备创新性科学思维和持续改善的基本能力;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较高的人文与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精通外语,具有沟通交流及团队合作精神;同时具备继续深造的潜质和能力。本专业学生毕业时须具备下述核心能力:
1.知识:掌握并能应用工业工程专业所需的数学、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及相关工程科学与管理科学的基础知识;系统掌握并能应用工业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相关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1.1 掌握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并能将其用于解决技术与管理问题。
1.2 掌握机械、电子及计算机等相关专业基础知识,并能将其用于解决技术与管理问题。
1.3 了解学科前沿、应用前景和发展动态,系统掌握现代工业工程、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能将其与数理基础和工程基础等知识相结合,并能将其用于解决复杂的制造系统与服务系统的技术与管理问题。
2. 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管理科学和系统工程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系统的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2.1 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管理科学、系统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制造业和服务业领域的复杂系统问题、技术和管理问题进行识别和描述。
2.2 能够通过文献查阅、原理分析或实验、实践,对复杂系统问题的影响因素和关键环节(要素)等进行分析鉴别,能证实解决方案的合理性,并获得有效结论。
3. 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在综合考虑项目及法律、文化、环境等社会制约因素的前提下,针对特定需求问题,设计/开发相应的能够体现创新意识的解决方案。
3.1 能够针对特定需求进行问题的提炼和描述,确定相应的设计目标与任务。
3.2 能够在安全、环境、法律、可持续发展等现实约束条件下,通过类比、5W1H提问或集成等方式提出多种解决方案,并对方案进行分析、论证、工程经济技术评价,确定合理的解决方案;并对有关技术参数进行计算与优化,完成功能设计、流程设计及系统总体设计与开发。
3.3 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生产系统和服务系统的设计与优化、生产运作与管理、工作研究与绩效评价、质量管理及项目管理的方案设计与实施,以设计报告、软件、仿真模型等形式,呈现方案设计/开发的结果。
4. 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恰当方法,对现代生产运作系统开发和运行过程中复杂的系统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和仿真,并能综合应用不同研究手段,或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4.1 能够基于科学原理、方法并通过文献检索与分析,针对制造业和服务业领域中的复杂系统问题,拟定研究路线,制定研究方案。
4.2 能够正确应用不同的研究手段,对复杂的系统问题中所涉及到的系统规划、效率、成本、可靠性、安全性进行理论分析,设计整体实验方案,搭建实验模型,开展有效的实验研究,测试和验证,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给出有效结论。
5. 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制造业和服务业中特定需求问题,选择、应用恰当的技术、资源与工具,并在理解其局限性的基础上,将现代工程工具及信息技术工具应用于系统的规划与设计、分析评价、组织与管理。
5.1 了解现代工程工具及信息技术工具的发展现状和趋势,能够针对制造业和服务业中的特定需求问题,能选用恰当的设计/分析方法、工程工具及软件工具,建立仿真模型,进行系统设计方案的验证与评价。
5.2 能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软件工具,并选用恰当的设计方法,进行工作研究、系统规划与开发、组织与管理。
6. 工程与社会:能够理解工程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工业工程技术人员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能从系统与社会等多个角度,对工程实践和复杂系统问题解决方案进行合理性评价。
6.1 理解工程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及工业社会发展基本规律,了解与工业工程相关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知识产权、产业政策等。
6.2 能够从系统角度分析评价工程实践和复杂系统问题解决方案的合理性,尤其是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产品的开发和应用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能理解和承担工程科技人员的社会责任。
7. 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能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贯穿于工程实践中。
7.1 了解国家有关环境保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法律、法规、政策。
7.2 能够分析并正确评价工程实践对于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能就工程实践可能产生的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8. 职业规范:具有较强的工业工程意识和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富有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业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8.1 尊重生命,关爱他人,主张正义、诚信守则,具有人文知识、思辨能力、处事能力和科学精神。
8.2 了解工业工程科技人员的职业性质和责任,能够在工业工程实践中理解并恪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具有应对繁重社会与专业工作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以及乐观、包容的品格,具备快速适应环境和工作变化的基本素质。
9. 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具有良好的组织协调并发挥系统集成作用的能力。
9.1 具有团队合作意识,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独立承担所分配的工作任务,与团队成员有效协作,能配合团队完成项目实施。
9.2 能够合理进行项目的任务分解和计划实施,并具备团队组织管理并发挥系统集成作用的能力。
10. 沟通:能够与工业工程专业领域的国内外同行进行交流,具有良好的沟通表达、人际交往及竞争与合作的能力,具有宽广、开放的国际视野。
10.1 能熟练掌握英语听、说、读、写、翻译技能,能够熟练阅读英文文献,并能用英语听课、提问与回答问题。
10.2 能够利用设计报告、数学模型、软件、仿真模型等载体,或通过讲座、报告等形式,与国内外同行进行有效沟通;
10.3 具备创新性科学思维和持续改善的基本能力,具有宽广、开放的国际视野。
11. 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项目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工业工程所涉及的多学科环境中应用上述知识。
11.1 具备工程经济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应用能力,能进行产品成本的核算。
11.2 能够在制造系统和服务系统的设计改善中开展项目进度管理、任务管理。
12. 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具备不断获取新的知识、适应发展的能力。
12.1 能认识不断探索和学习的必要性,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12.2 具备终身学习的知识基础,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具备不断获取新的知识、持续自我提升的能力。
本专业毕业要求指标点如下表所示。
毕业要求 |
指标点 |
1.知识:掌握并能应用工业工程专业所需的数学、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及相关工程科学与管理科学的基础知识;系统掌握并能应用工业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相关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
1.1掌握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并能将其用于解决技术与管理问题。 |
1.2掌握机械、电子及计算机等相关专业基础知识,并能将其用于解决技术与管理问题。 |
1.3了解学科前沿、应用前景和发展动态,系统掌握现代工业工程、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能将其与数理基础和工程基础等知识相结合,并能将其用于解决复杂的制造系统与服务系统的技术与管理问题。 |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管理科学和系统工程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系统的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
2.1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管理科学、系统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制造业和服务业领域的复杂系统问题、技术和管理问题进行识别和描述。 |
2.2能够通过文献查阅、原理分析或实验、实践,对复杂系统问题的影响因素和关键环节(要素)等进行分析鉴别,能证实解决方案的合理性,并获得有效结论。 |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在综合考虑项目及法律、文化、环境等社会制约因素的前提下,针对特定需求问题,设计/开发相应的能够体现创新意识的解决方案。 |
3.1能够针对特定需求进行问题的提炼和描述,确定相应的设计目标与任务。 |
3.2能够在安全、环境、法律、可持续发展等现实约束条件下,通过类比、5W1H提问或集成等方式提出多种解决方案,并对方案进行分析、论证、工程经济技术评价,确定合理的解决方案;并对有关技术参数进行计算与优化,完成功能设计、流程设计及系统总体设计与开发。 |
3.3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生产系统和服务系统的设计与优化、生产运作与管理、工作研究与绩效评价、质量管理及项目管理的方案设计与实施,以设计报告、软件、仿真模型等形式,呈现方案设计/开发的结果。 |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恰当方法,对现代生产运作系统开发和运行过程中复杂的系统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和仿真,并能综合应用不同研究手段,或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
4.1能够基于科学原理、方法并通过文献检索与分析,针对制造业和服务业领域中的复杂系统问题,拟定研究路线,制定研究方案。 |
4.2能够正确应用不同的研究手段,对复杂的系统问题中所涉及到的系统规划、效率、成本、可靠性、安全性进行理论分析,设计整体实验方案,搭建实验模型,开展有效的实验研究,测试和验证,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给出有效结论。 |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制造业和服务业中特定需求问题,选择、应用恰当的技术、资源与工具,并在理解其局限性的基础上,将现代工程工具及信息技术工具应用于系统的规划与设计、分析评价、组织与管理。 |
5.1了解现代工程工具及信息技术工具的发展现状和趋势,能够针对制造业和服务业中的特定需求问题,能选用恰当的设计/分析方法、工程工具及软件工具,建立仿真模型,进行系统设计方案的验证与评价。 |
5.2能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软件工具,并选用恰当的设计方法,进行工作研究、系统规划与开发、组织与管理。 |
6.工程与社会:能够理解工程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工业工程技术人员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能从系统与社会等多个角度,对工程实践和复杂系统问题解决方案进行合理性评价。 |
6.1理解工程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及工业社会发展基本规律,了解与工业工程相关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知识产权、产业政策等。 |
6.2能够从系统角度分析评价工程实践和复杂系统问题解决方案的合理性,尤其是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产品的开发和应用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能理解和承担工程科技人员的社会责任。 |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能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贯穿于工程实践中。 |
7.1了解国家有关环境保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法律、法规、政策。 |
7.2能够分析并正确评价工程实践对于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能就工程实践可能产生的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
8.职业规范:具有较强的工业工程意识和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富有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业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
8.1尊重生命,关爱他人,主张正义、诚信守则,具有人文知识、思辨能力、处事能力和科学精神。 |
8.2了解工业工程科技人员的职业性质和责任,能够在工业工程实践中理解并恪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具有应对繁重社会与专业工作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以及乐观、包容的品格,具备快速适应环境和工作变化的基本素质 |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具有良好的组织协调并发挥系统集成作用的能力。 |
9.1具有团队合作意识,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独立承担所分配的工作任务,与团队成员有效协作,能配合团队完成项目实施。 |
9.2能够合理进行项目的任务分解和计划实施,并具备团队组织管理并发挥系统集成作用的能力。 |
10.沟通:能够与工业工程专业领域的国内外同行进行交流,具有良好的沟通表达、人际交往及竞争与合作的能力,具有宽广、开放的国际视野。 |
10.1能熟练掌握英语听、说、读、写、翻译技能,能够熟练阅读英文文献,并能用英语听课、提问与回答问题。 |
10.2能够利用设计报告、数学模型、软件、仿真模型等载体,或通过讲座、报告等形式,与国内外同行进行有效沟通; |
10.3具备创新性科学思维和持续改善的基本能力,具有宽广、开放的国际视野。 |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项目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工业工程所涉及的多学科环境中应用上述知识。 |
11.1具备工程经济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应用能力,能进行产品成本的核算。 |
11.2能够在制造系统和服务系统的设计改善中开展项目进度管理、任务管理。 |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具备不断获取新的知识、适应发展的能力。 |
12.1能认识不断探索和学习的必要性,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
12.2具备终身学习的知识基础,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具备不断获取新的知识、持续自我提升的能力。 |
四、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的支撑
培养目标 毕业要求 |
目标1 |
目标2 |
目标3 |
目标4 |
目标5 |
目标6 |
毕业要求1 |
|
√ |
|
|
|
|
毕业要求2 |
|
|
√ |
|
|
|
毕业要求3 |
|
|
√ |
|
|
|
毕业要求4 |
|
√ |
√ |
√ |
|
|
毕业要求5 |
|
|
√ |
√ |
|
|
毕业要求6 |
|
|
|
|
√ |
|
毕业要求7 |
|
|
|
|
√ |
|
毕业要求8 |
√ |
|
|
|
|
|
毕业要求9 |
|
|
|
√ |
|
√ |
毕业要求10 |
|
|
|
|
|
√ |
毕业要求11 |
|
√ |
√ |
√ |
|
|
毕业要求12 |
|
|
|
√ |
|
|
五、学制与修业年限
标准学制:4年
修业年限:4-6年
六、授予学位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注:完成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学习内容,并符合学校有关学位授予条件者,可授予工学学士学位学士学位。
七、主干学科、核心知识领域与核心课程
主干学科:机械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本专业所涵盖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主要包括生产系统工程、人因工程、运筹学和优化方法、质量工程、系统工程、供应链管理、环境及健康与安全评价与管理。其前沿和发展趋势包括:智能制造、数字化转型、大数据、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核心课程:管理学基础、工程经济学、运筹学、系统工程基础、机电系统设计与分析、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人机工程与工作设计、质量控制与管理、离散事件系统仿真、人因工程、生产系统和工作流程分析、柔性与精益制造系统。
八、特色课程
产学研合作课程:机械制造基础B
专业综合设计类课程:工业工程专业综合设计